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榜样力量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神经内科医生鞠东升,能够成为一名优秀医生是我毕生的追求。从事医疗工作十余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了一名医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不是靠广告,不是靠包装,而是凭借靠高超的医疗技术,贴心的医疗服务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
我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终身追求。作为一名医生,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工作之余的我查阅资料文献,参加学术活动,除了参加医院组织的理论学习,2008年-2009年,为了学习神经介入技术,在北京宣武医院介入中心进修了一年。当时离开了年迈的父母,抛下了刚刚怀孕的妻子,身在异地他乡,只能将对亲人的挂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争取早日学业有成回家团聚。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我顺利通过专业英语考试、神经介入技能考试、神经介入理论考试,并在《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发表论文《36例后循环脑梗死动脉溶栓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取得了凌锋教授代表CHINA INI组织颁发的世界通用的介入准入上岗证书。2016年度被选为松原市神经内科学会委员,吉林省医师学会及吉林省卒中学会介入分会委员,吉林省卒中学会青年分会常务委员。
2011年末,一个24岁的油田工人,醉酒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当时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右侧肢体瘫痪,由于发病时间不确切,按照指南不能溶栓,但是当时考虑到这么年轻的生命如果以后瘫痪在床,对家庭及社会都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于是经李金英主任和我们科室医生详细的评估讨论后,决定进行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给予溶栓药物,结果这个病人恢复的出奇的好,未留下任何后遗症状出院。为此我们组成了科研小组,针对《重症后循环脑梗死扩大时间窗超选择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研究》,科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挽救了50%左右这类重症病人的生命。另外我还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不仅教给他们医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求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能力。曾在教学讲课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带教秘书”。
我把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做为内在动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我告诫自己不能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提高服务品质,加强医患沟通,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多年来,我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多次避免了不必要医疗纠纷。曾经我的一个病人刘某,因患有“肥厚性硬脑膜炎”,该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头疼难忍,病人因住院后不能立即解除疼痛,站在疗区走廊对我们破口大骂,情绪十分激动,当时我和他耐心解释,讲解该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情况,患者了解了自己所患疾病的情况,解除了心理上的恐惧,自然就开始配合我们的治疗,从而也消除了对我们的误解。
我把勤业敬业胜任本职做为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夜班、加班加点、节假日例行查房均是常事,同时作为一名介入医生,需要披着20余公斤重的铅衣,沐浴在X线下,完成介入手术,有的介入手术一站就是7-8个小时,有的医生因此累的脱水,更可怕的是尽管穿着铅衣,仅能阻挡住三分之二的X线辐射,三分之一的辐射都会被人体吸收。在科室我负责急诊动脉溶栓工作,不论是上下夜班还是半夜,24小时保持电话通畅,只要有患者需要,随叫随到,及时完成急诊患者动脉溶栓、取栓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神经内科的患者发病急,症状重,时间紧,而且经常发病在凌晨,在此我要感谢麻醉科、介入科、影像科及急诊科的同事们,给我们动脉溶栓工作的“绿色通道”提供无私支持,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在李金英主任的领导和全科同事的支持下,2005年以来我们率先在松原地区开展神经介入工作,完成松原地区首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动脉溶栓术,尤其是去年成功完成2例血管内取栓术,在吉林省处于领先位置。其中一例,董某,男性,65岁,突发言语不能,不能理解语言,双眼向左侧共同偏视,右侧肢体完全瘫痪,肌力0级,急诊来我科后,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该病目前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不到10%,而且脑栓塞并发梗死后出血发生概率为30%-50%,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将面临死亡或者重度残疾,我们当即给予动脉取栓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出血栓,使血管再通,患者完全恢复至正常,无任何后遗症出院。目前国内最热门的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桥接”治疗方法,我科于2008年就已经尝试,并且取得成功,2年前一例北京知青,因腰间盘突出在我院骨科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四肢瘫痪、频繁呕吐,频临死亡,经会诊后,立即转入我科,给予动脉rt-PA溶栓后,患者基底动脉血管再通,意识转清,虽然遗有肢体肌力略差,但是能够独自行走,闻讯从北京赶来的患者儿子,十分感动,给我科送来锦旗,并表示 “在北京也就这样的诊治水平”。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我深知距离一名优秀医生标准相去甚远,但我自己有决心,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奋蹄扬鞭,并以此作为新的起点,树立新的标杆,创立新的辉煌业绩。
谢谢! - 上一篇:胡晓会事迹材料
- 下一篇:刘晓波事迹材料
鞠东升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5日